国际护士节|关注护士心理健康,助她们驱走心灵“阴霾”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众所周知,广大护士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者,是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白衣天使。她们长时间工作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中,每天面对疾病、痛苦和死亡,同时还要处理复杂的医患关系。这不仅影响了她们的生理健康,更对心理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据美国医景网(Medscape)发布的2024年《护士从业者职业倦怠与抑郁报告》显示,有十分之七的护士从业者2024年感到精疲力竭或抑郁,值得关注。

她们守护生命,却面临三重“心理风暴”

职业高压与情感消耗。护士需长时间轮班、经常面对生死和病痛、应对患者突发状况,且需时刻保持高度专注。例如,重症监护室护士每天需完成数十项护理操作,同时还要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处理与患者、家属和医生之间的沟通问题。这种持续的脑力与体力消耗,易引发“共情疲劳”,即因过度投入他人痛苦而丧失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职业风险与责任压力。护士常面临医疗纠纷、职业暴露(如针刺伤)等风险,甚至因“第二受害者”(是指医务人员经历了意外的医疗失误或导致患者伤害的不良事件,感受到了与事件相关的创伤和伤害)身份产生内疚与恐惧,因不良事件出现失眠或食欲下降,部分人因此陷入长期焦虑。

社会期待与自我认同的落差。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是“无私奉献”的象征。但在无私奉献的过程中,她们同样渴望被理解与尊重,而不是在繁忙的工作中,还要面对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指责,甚至是投诉,这往往让护士的委屈难以倾诉。长期压抑的情绪若未及时得到疏导,可能演变为抑郁、职业倦怠,甚至影响家庭关系。

科学应对:从“心理急救”到“系统防护”

为了预防抑郁的发生,从个人层面,白衣天使们自己要学会放松心情,日常保持良好睡眠习惯,生活中要多与亲朋分享自己的感受,缓解自己的压力。日常生活中,护士们可以用“5分钟正念法”、情绪日记等方式来自我调节,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

医院层面,可帮助护士建立“心理安全网”,为她们提供保障机制和专业的指导,帮助她们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远离心灵的“阴霾”。比如建立心理预警机制。医院可引入标准化量表,如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护士群体定期进行心理筛查,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早期识别风险人群早期帮助其进行干预。并且要鼓励团队成员间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倾听小组”或匿名反馈渠道,让护士敢于表达压力。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医院应为护士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或正念训练,帮助其重构压力认知。如果通过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效果有限,需考虑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解郁除烦胶囊等创新中药,该药具有化痰解郁、清热除烦的功效,在改善精神抑郁、心绪不宁等抑郁焦虑症状的同时,可缓解胸脘痞闷、失眠多梦、咽中如有异物、大便秘结、口苦咽干等躯体症状,适宜容易受负面情绪影响,或者由于睡眠障碍导致出现其他情绪问题的人群长期服用,且纯中药成分,安全无依赖性。优化职场环境与政策保障。为护士群体科学排班并减负,比如推广弹性排班制度,减少文书填写等非护理性工作,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另外,社会层面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媒体多向大众宣传护士的职业价值,多报道一些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故事,营造尊重与理解的社会氛围,倡导大众对白衣天使多一份关注、关心和关爱。公众就医时对白衣天使要多一句“谢谢”,少一些苛责,让护士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多一份好的心情,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愿每一位白衣天使,都能被时光温柔以待!让我们用理解与行动,共同为她们筑起一道“心理防护墙”!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512/50689.html

相关文章
卫龙美味宣布:2025年为数字化提效元年,先启动
国际护士节|关注护士心理健康,助她们驱走心灵
旅客与居民共筑社区未来:Booking.com缤客发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