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头上这朵不起眼的花,已经走向全球100多个国家

提到牡丹,你会想到什么?是想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它的赞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还是传统文化里牡丹的丰盛寓意,又或者想起已经成为经典旅游项目的洛阳牡丹节。花期有限,人们常盼花期永驻。2024年,“来自洛阳的国礼”在第21届东博会上大放异彩,这“国礼”便与一朵永不凋谢的牡丹花有关。

2025年春晚开场节目《迎福》,李子柒携带13件非遗手工艺品登上舞台,而她头上簪戴的桂花配饰就来自河南省非遗花——牡丹瓷。其形栩栩如生,精巧逼真,很难令人想到是瓷器工艺。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耐心等待

李子柒春晚时头上戴的牡丹瓷桂花装饰

为了这簇永远盛开的花,李子柒曾前往洛阳向唐代白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学武老师请教相关知识。通过这簇牡丹瓷,我们探知到了更令人动容的故事,那是一个退役军人想让中国陶瓷重回世界之巅的宏愿。

李学武从小便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陶瓷十分痴迷,上世纪90年代从部队退伍后便唐白瓷烧制技艺发扬光大,花费十余年时间几乎走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窑口,只为学习先进的陶瓷烧制技术。2007年,李学武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十分超前的创新想法,那就是用陶瓷技术打造一朵永不凋谢的牡丹花,这个想法遍访名师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太难了!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耐心等待

李学武在为李子柒讲述牡丹瓷相关技艺,图源@李子柒非遗工作站

李学武没有就此放弃,经过3年多的技术攻关,上万次试验,他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新派陶瓷烧制技艺——牡丹瓷。牡丹瓷脱胎于中国传统非遗技艺,原本濒临失传,在李学武的创新之下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并作为“国礼”,被外交部赠予了100多个国家的贵宾。

洛阳作为唐代白瓷发源地,又以牡丹闻名,二者的当代结合,为很多非遗技艺传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牡丹瓷的成功离不开李学武孜孜不倦的学习创新精神,他并未局限于中国的瓷器技术,一直在世界各国生产瓷器的厂商走访,力求习得众家之长,正因为这种经历,才使得牡丹瓷在走向国际舞台时显得游刃有余。

据报道,李学武曾为俄罗斯一家葡萄庄园定制过2000件牡丹瓷,其设计细节便是把深受俄罗斯人喜爱的葵花和中国人喜爱的牡丹呈现在一起,完美呈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审美艺术。

在审美创新的路上,李学武和团队深挖河洛地区历史资源,结合年轻人喜好推出“小花匠”饰品系列,在此之前,很多人没有料到瓷器还能以如此轻便可赏的形式随身携带。

如今,在李学武的带动下,当地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牡丹瓷相关职业,来到洛阳看牡丹的游客,也是通过牡丹瓷才了解到,原来瓷器还能有如此多样化的形态。从花盘、壁挂、盒景、屏风,以及各类首饰,都能看到牡丹瓷的身影,消费场景涉及城市艺术、陈设艺术、家装艺术、特色日用、特别定制及饰品等诸多领域,而李子柒头上戴的那簇桂花牡丹瓷,只是这项工艺的侧影之一。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耐心等待

牡丹瓷作品-图源李学武官网

和许多古老的制花技艺一样,牡丹瓷承载了人们期盼花开不败的心愿。牡丹瓷将结合瓷器烧制、粉彩涂抹等技术结合到一起,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出形象生动、花色自然、花叶薄如纸张、纹路清晰的各类植物,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品和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空白。

相关文章
新瑞鹏集团引领宠物心脏专科技术革新:成功实
李子柒头上这朵不起眼的花,已经走向全球100多
​2025米兰设计周将启 百年奢品家电ASKO以经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