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擎感知革命:"热成像+4D毫米波雷达"重塑智能辅助驾驶安全体系

当智能辅助驾驶向L2-L4级进阶,环境感知的可靠性已成为安全落地的核心瓶颈。传统光学传感器在黑夜、雾霾等极端场景下的功能衰减,常规雷达对高度维度的探测缺失,正制约着高阶辅助驾驶的普适性。基于此,睿创微纳以“红外热成像+4D毫米波雷达”双擎技术为核心,通过全产业链自研与多传感器融合,构建起全天候、全场景的感知防线,重新定义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边界。

 

图片1.jpg

 

 

多维感知融合:当 "温度感知" 遇见 "空间解析"

智能辅助驾驶的终极安全,需要突破单一传感器的物理局限。睿创微纳通过红外热成像与4D毫米波雷达的技术耦合,实现“1+1>2”的感知协同效应,为L2-L4级系统提供关键安全支撑。

1、红外热成像:穿透极端环境的“温度之眼”

依托“自主芯片探测器→机芯模组→整机系统”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睿创微纳红外热成像技术已实现车规级量产突破:

核心性能:采用12μm像元间距红外探测器(640×512分辨率),NETD(噪声等效温差)≤35mK@25℃,可在-40℃~85℃宽温环境下稳定工作,探测距离≥300米,穿透黑夜、雾、霾、扬尘等低能见度场景,精准识别行人、动物及车辆热源特征。

 

图片2.jpg

 

实车验证:睿创微纳车载红外热成像产品矩阵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及智能辅助驾驶汽车,已携手比亚迪、吉利、长城、广汽、滴滴自动驾驶等10+头部主机厂及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实现行业最多车型量产。例如:比亚迪旗下仰望U8/U8L、方程豹豹8,吉利旗下翼真L380、极氪9X,长城旗下全新坦克500,大运汽车旗下高端品牌远航Y6/H8/Y7/H9,广汽与滴滴自动驾驶联合发布的L4级Robotaxi等,均搭载睿创微纳车载红外热成像技术,强化夜间及恶劣天气感知,保障行车安全。

2、4D毫米波雷达:构建四维空间的“动态图谱”

睿创微纳在深耕红外领域的同时,积极布局毫米波雷达技术,强化多维感知能力。以2025上海国际车展展出的RA223F 4D毫米波成像雷达为代表,通过多片级联方案与FMCW+MIMO体制,实现对目标距离、方位角、高度、速度的四维精准探测:

技术特性:点云密集且质量高,目标分类识别能力强,可在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下稳定输出环境感知信息,广泛应用于辅助驾驶、智慧矿山、智能物流等领域。

应用验证:RA223F 4D成像雷达已成功部署于某集团智慧矿山系统,并赢得智能码头、无人船领域头部厂商青睐,同时在多家主流车厂推进深度性能与场景适应性测试。

 

图片31.jpg

 

技术突破:RA223F三大创新

4D毫米波雷达的性能跃升,源于睿创微纳在调制体制、信号处理、抗干扰算法上的三大创新。

1.调制体制创新:TDMA+DDMA混合波形提升时间资源利用率

RA223F 4D毫米波成像雷达采用TDMA(时分多址)+DDMA(多普勒分多址)混合波形体制:通过动态分配时间与频率资源,提升时间资源使用效率,增强复杂环境检测性能。

2. 时空频多维联合处理算法:提升探测性能、增强复杂场景适应能力

RA223F 4D毫米波成像雷达创新研发时空频三维信号处理架构:从时间、空间和频率三个维度,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的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可精准获取目标位置、速度等关键信息,并对其运动轨迹进行高精度预测,从而大幅增强雷达在复杂环境中的目标感知能力。提升雷达在“横向移动目标”(如行人横穿马路)场景下的探测性能。

3.AI自适应抗多径、抗干扰算法:抑制“鬼影”

城市峡谷、隧道等场景的多径效应和干扰信号易导致雷达生成 "虚假目标",产生“鬼影”及目标漏检问题,RA223F 4D毫米波成像雷达搭载AI自适应抗多径、抗干扰算法:运用 AI 强大的学习与分析能力,可实时监测并解析复杂信号环境。面对多径效应或干扰信号,该算法能自适应调整雷达发射与接收参数,智能抑制干扰,保障探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价值重构:从安全冗余到场景普适的技术平权

睿创微纳“红外热成像+4D毫米波雷达”双擎技术,不仅弥补了可见光与激光雷达在恶劣条件下的核心短板,更通过全产业链自研成本可控与规模化量产,推动高阶安全功能从高端车型向主流市场普及,深度契合E-NCAP与C-NCAP最新法规要求。

1.安全升维:缩减极端场景感知盲区

低能见度场景:红外热成像弥补可见光摄像头在黑夜、雾霾中的失效问题;

垂直维度突破:4D毫米波雷达的高度探测能力,解决传统雷达对“天桥下方车辆、高架掉落物体”的漏检难题。

2.技术普惠:多传感器设计应对差异化需求

随着全球汽车安全法规的持续升级,恶劣天气与夜间场景成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关键考核维度。以红外热成像+4D毫米波雷达为代表的双技术组合,通过多传感器冗余设计,可为车企提供灵活适配差异化需求的解决方案:

E-NCAP 2026新规(2026年1月实施)

核心要求:明确将恶劣天气(如雨雾)和夜间低光照条件下的感知能力纳入安全评价体系,测试场景覆盖静态障碍物识别、行人横穿等复杂工况。

技术适配:睿创微纳的车规级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穿透雾霾扬尘等恶劣天气和黑暗环境,准确识别生物体热辐射;结合4D毫米波雷达的点云密度优势,实现全天候目标检测与跟踪,助力车企满足五星安全标准。

C-NCAP 2027版(预计2027年实施)

场景扩展:首次系统性强化夜间测试,新增电动二轮车、农用三轮车等复杂目标物,要求传感器在低光照下保持鲁棒性。

技术强制项:红外热成像因具备不受可见光干扰的特性,将成为满足夜间AEB测试的必选配置;4D雷达则通过高程信息补充,解决传统雷达对低矮障碍物的漏检问题。

 

图片4.jpg

 

以多维感知技术,筑牢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基石

技术平权的本质,是让每一次出行都摆脱风险的阴影——这不仅是传感器的升级,更是对生命敬畏的工程表达。

凭借在多波段传感器领域“芯片-整机-算法”的全栈自研能力,睿创微纳深度融合红外热成像、4D毫米波雷达等核心感知技术,以完整的国产解决方案打破国际垄断,推动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感知技术从“跟跑”向“领跑”跨越。当红外的“温度之眼”遇见4D毫米波雷达的“空间解析”,不仅重构了智能辅助驾驶的感知边界,更通过规模化量产与场景普适性,让“全天候、全场景”的安全出行从高端配置变为大众标配。

睿创微纳希望通过不断优化感知技术,与用户和产业伙伴一起,为智能辅助驾驶筑起更可靠的安全防线,用更贴近需求的技术,让安全,成为每一段旅程的底色。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826/55521.html
发科技频道

相关文章
2025H1海尔壁挂炉逆势增长43%行业最高,又获国家
双擎感知革命:"热成像+4D毫米波雷达"重塑智
2500公里北上计划落幕,vala以共创人生态刷新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