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SIA科盟毛发医学与头皮健康管理专研会收官

8月22日-24日,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其间,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简称ACMED)主办,上海科盟皮肤健康服务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简称SIA科盟)协办的“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SIA科盟毛发医学与头皮健康管理专研会”于8月23日-24日顺利召开。该研讨会聚焦毛发健康产业的创新链与供应链协同,吸引了国内外头部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参与。会上正式成立的“SIA科盟中国毛发产业联盟”,汇聚了制药、医疗器械、化妆品、营养补剂等全产业链代表性企业,旨在推动技术标准共建、市场资源整合与创新成果转化。联盟同步启动了《中国毛发产业专研洞察报告》,旨在为行业提供趋势预判与战略参考;“ACMED毛发协作组”也在同期重磅揭幕,旨在通过协同合作,全面提升中国毛发健康领域的整体水平,最终惠及广大消费者和患者。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段晓阳莅临现场致辞,祝贺会议召开并感谢各界对上海科技发展的支持。段主任指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历史使命。上海始终牢记嘱托,目前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已经迈上新台阶,生物医药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发展迅猛。段主任强调,毛发健康是关乎生活品质的重要跨学科议题,期待汇聚政、产、学、研、医多方力量,深化技术协同创新、完善交流机制、共同推动该领域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毛发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上海样板”,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段晓阳主任致辞

ACMED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SIA科盟首席医学专家吴文育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毛发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得益于科技突破,如今行业已形成涵盖药物、化妆品、医疗器械的完整解决方案体系,能够更科学、全面地满足患者需求。会上将正式发布《中国毛发产业专业洞察报告》、成立“SIA科盟中国毛发产业联盟”,以及揭牌成立“ACMED毛发协作组”,旨在推动行业标准化与协同创新,为中国毛发医学注入新的活力。吴教授强调,通过“让专业被看见,让治疗更科学”的理念,中国毛发医学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吴文育教授致辞

SIA科盟发起人/优麦科技创始人&CEO常江先生在致辞中回顾了SIA科盟的成立契机与发展使命。他特别感谢上海市科委与吴文育教授的支持,使本次大会得以汇聚国内外产学研医多方资源,涵盖创新药、医疗器械、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及媒体平台全产业链。SIA科盟以“让专业被看见”为使命,通过搭建开放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协同,未来将在上海市科委及吴教授的引领下,强化“产学研医”转化闭环,加速创新产品落地,为中国毛发健康事业注入持续动力。

 

常江先生致辞

致辞结束后,迎来专研会的第一个重磅环节——SIA科盟中国毛发产业联盟成立仪式暨《中国毛发产业专研洞察报告》启动仪式。为突破当下毛发产业的瓶颈,产业联盟将打造“专业洞察-技术创新-研发转化-产业应用”体系,凝聚“医、产、学、研”合力,构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技术创新为引擎的产业新生态,推动中国毛发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迈进。

上海市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科技企业服务处陈霖处长、吴文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ACMED毛发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委员兼秘书林尽染教授、常江先生为联盟成员单位颁发证书。

 

 

 

联盟成员单位上台接受证书

【前沿科技专研会】智领新生:前沿科技引领毛发健康产业生态

科学与创新的融合,正是推动毛发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前沿科技专研会】版块,专家分享的主题全面涵盖了毛发医学的前沿科技领域:从产业发展到表型组学,从干细胞技术到微生物组研究。【前沿科技专研会】由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ACMED毛发协作组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委员皮龙泉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林尽染教授共同主持。

 

皮龙泉教授(左)、林尽染教授主持【前沿科技专研会】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孙立宁院士《医用机器人创新发展》作分享报告。目前医学领域多学科交叉受关注,随着AI、自动化、大数据、传感等技术发展,医用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国家未来产业规划的重点发展对象,以微创手术机器人为首的医用手术机器人、医技数字化、传感、康复辅助等可穿戴设备、脑机接口、微型诊疗设备等高新技术及产品均已在临床中逐步推广应用,发展前景宽广深远。孙院士指出,医用手术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方向,需融合微纳、先进制造、机器人、医学、AI、互联网等多技术,积极建设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构建“政、产、学、研、医、资”长效机制,方能共同推进智慧健康产业创新,助力社会迈向智慧健康新未来。

 

孙立宁院士分享报告

吴文育教授带来了《中国毛发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吴教授指出,毛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迫切的治疗与美学需求推动了毛发医疗行业的快速成长,并逐渐形成完整产业链。当前,脱发药物市场发展稳定,新剂型和新产品亟待上市。吴教授进一步剖析了养固市场的产业链,指出其上游环节潜力巨大,是未来毛发健康产业的重点方向。整体而言,毛发产业的发展应形成“养护防植固”的全链条格局。

 

吴文育教授分享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汪思佳所长团队的代表李冰洁副研究员作了《中国人群的毛发表型组研究》大会报告。李冰洁副研究员分享了团队在构建毛囊单细胞多组学图谱以及毛发细度、密度、卷曲度等表型研究中取得的突破,还揭示了雄激素性秃发与健康风险的关联。另外,李冰洁副研究员还提到团队通过自研自动量化算法,实现毛发细度、密度等表型的精准量化。未来,该团队计划结合AI技术与表型数据,拓展皮肤及毛发疾病辅助诊断场景。她期待这些研究能早日落地,为毛发健康与疾病诊疗及预警带来新可能!

 

李冰洁副研究员分享报告

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所闫雷研究员《他山之石:毛囊再生与干细胞技术》主题中分享了雄激素性秃发治疗的创新研究成果。针对现有疗法局限性,实验室开发了从体外细胞培养到体外仿生毛发的全链路研究方案。团队创新性地以氧气浓度变化为诱导因子开发了针对毛乳头细胞的多层培养方法,培养过程中在细胞间产生了大量细胞外基质,高效诱导细胞功能恢复。研究团队在共培养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过程中还偶然发现了新生毛发,通过进一步优化细胞外基质配置,最终实现体外毛发生长的技术突破,为重度脱发治疗提供新路径。

 

闫雷研究员分享报告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哲学教授《皮肤微生物组研究进展》报告。全教授回顾了皮肤微生物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团队在皮肤微生物组及人体微生物组整合研究中的成果。他强调,应以整体观念从微生物组角度理解疾病,在相关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因果关系,关注微生物组在药物作用中的角色;研究层次应从属水平延伸至种、亚种以及菌株水平,研究对象从疾病状态拓展到亚健康和疾病早期。同时,完善人体微生物培养组和数据库,将为检测结果的深入分析与临床转化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全哲学教授分享报告

【产业实践专研会】协同共创:推动毛发健康领域产学研一体化落地

产业实践板块聚焦毛发产业的实践创新与临床转化,从药物研发到技术应用,共同探讨产学研融合的落地路径,由西安疤愈皮肤专科医院官伟院长ACMED副秘书长张岷先生共同主持。

 

官伟院长(左)、张岷先生主持【产业实践专研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教授带来《口服营养补剂在脱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她表示,“共识”由吴文育教授牵头、多学会发起,共有10位皮肤科等领域专家参与,历时一年,经三轮探讨形成20条推荐意见,2025年4月发表于《中国医疗美容杂志》。核心含目标人群(脱发患者、毛发亚健康者及求美者)、选复方补剂更优、需服满3个月且不替代药物、关注有效成分等。共识重新定义补剂辅助价值,科学审视成分,建立“看证据、看成分、看品质”标准,还强调补剂与传统治疗互补,为临床应用提供规范。

 

魏爱华教授分享报告

联合利华健康事业部中国区研发总监孙国庆先生上台宣布该共识正式发布。在后续的【Nutrafol &天猫口服生发营养品新品类发布】环节中,他介绍,“Nutrafol是北美皮肤科医生首推的口服生发营养补剂,累计服务了数百万的消费者。2024年销售首次突破了50个亿。这个成就的背后离不开科学创新。”

 

孙国庆先生宣布共识发布

 

Nutrafol &天猫口服生发营养品新品类发布

欧莱雅(北亚)研发与创新中心前沿研究皮肤科技团队负责人黄楠博士做了《头皮微生态: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主题演讲。他表示头皮是独特生态系统,需将头皮、毛发、毛囊作为 “毛发单元” 整体研究,健康头皮由生理组织调控、微生物组平衡等共同决定,还介绍了毛囊微器官培养结合高分辨率影像与AI、空间转录组等技术,发现毛囊内部存在与头皮表面有差异的微生物组,且健康人群与脂溢性皮炎人群的微生物组也有区别。在暴露组与头皮微生态关联上,外源性空气污染使高暴露人群头皮微生物组多样性高但韧性低、损伤毛发致断发,内源性精神压力让高压力大学生掉发和头屑更严重,昼夜节律打乱则损耗头皮干细胞复制功能。研究显示,使用含二硫化硒的洗发水3-4周能有效改善头屑症状,长期使用有助于防止复发。在精准抑制头皮马拉色菌与葡萄球菌的同时,不干扰丙酸杆菌,有助于巩固酮康唑的抗真菌效果,持续维护头皮微生态平衡。

 

黄楠博士分享报告

Hairmax首席运营官Randy Veliky在会上就《LLLT技术在脱发治疗中的创新应用》发表演讲。他表示,自2000年成立以来,Hairmax作为全球首家获FDA认证的家用激光生发品牌,始终专注于改善雄激素性脱发,通过经临床验证有效的655nm激光技术,依托细胞能量调节与毛囊修复机制促进生发。目前,Hairmax拥有7项临床研究与双通路激光、齿梳分发专利等核心技术,业务覆盖175个国家及地区,设备累计销量超200万台,为多种脱发人群提供激光设备与头皮护理综合解决方案,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

 

Randy Veliky分享报告

产业实践专研会迎来最为热烈的圆桌讨论环节——《从实验室到发丝:医研共创的毛发产业革新路径》。圆桌讨论由优麦医生医学负责人/SIA科盟资深医学专家李育胜先生主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毛发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宋秀祖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福伦教授、科笛生物毛发市场部负责人马莉莉女士、珀莱雅上海研发中心负责人常晓维女士出席讨论。

 

圆桌论坛,左起李育胜先生、马莉莉女士、宋秀祖教授、李福伦教授、常晓维女士

宋秀祖教授指出,当前毛发医学与产业虽蓬勃发展,但仍有临床需求未被满足,希望通过与企业端合作,将临床需求转化为研发思路。他在提及新成分、新技术、新设备在临床的应用进展的同时提出问题:微生态外用产品缺乏客观评判标准,防脱产品长期效果及潜在影响需更多观察,且缺乏兼具医学、产业、AI 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他强调临床与研发需紧密互动、反馈,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才能推动脱发产品转化,助力中国毛发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宋秀祖教授发表观点

李福伦教授指出,临床中毛发疾病患者诉求多样,涵盖头皮瘙痒、脂溢性皮炎、病理性与生理性脱发等,且脱发与生理、心理因素相关。以岳阳医院中药头皮护理机器受欢迎为例,说明患者对养护需求大,却缺乏企业提供的客观数据支撑医生推荐。他提出头皮问题需结合内部调理,从调整内脏解决头皮油腻、马拉色菌感染等问题。同时他呼吁临床、研究团队与企业联合攻关,解析医院有效处方成分,借助企业配方与制剂技术转化产品,明确产品适应人群阈值,做好效果验证,解决销售端患者信任问题,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李福伦教授发表观点

马莉莉女士表示,从产业角度,2025年毛发健康市场规模最低700亿,部分预测可达千亿,但患者选择差异显著,仅10%患病者到医院科学治疗,50%人群未做任何处理。她分享了科笛在2025年6月底获批的全球首款且唯一外用非那雄胺制剂,解决消费者对口服制剂副作用的担忧,并介绍了科笛毛发在研的产品管线。她认为产学研一体化最大瓶颈是临床价值与市场需求错位,市场端需做好桥梁,将消费者痛点转化为符合临床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产品与手段,推动产业落地。

 

马莉莉女士发表观点

常晓维女士在圆桌讨论中从消费者、行业及研发三个维度系统阐述观点。在消费者层面,头发油腻与稀疏问题日益年轻化、常态化,正推动毛囊养护等细分品类快速增长,同时,当前技术研发已从表层清洁护理深入至毛囊调控,还须结合前沿技术成分与辅助仪器提升吸收和使用体验;从行业角度,化妆品行业具备链路短、转化快的优势,需以产学研协同增强技术落地能力和质量;同时保持对消费需求的高敏感度,借助医研合作,提高功效评价的方法质量指导产品开发;在研发层面,科学严谨性是基础,以数据支撑决策,并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实现专业语言转化,而产品宣称需按场景差异化设计循证等级,注重核心技术复用与验证,平衡科学性与市场性。

 

常晓维女士发表观点

李育胜先生最后总结,唯有通过“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以临床痛点为导向,以数据与科学循证为基石,加快新技术转化与产品落地,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且精准的毛发健康需求,共同推动中国毛发产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李育胜先生总结发言

【临床教育专研会】协同育才:推动临床科研融合与多学科协作

8月24日上午,随着临床教育版块如期展开,迎来了整个专研会的第二个重磅环节——ACMED毛发协作组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毛发协作组组长林尽染教授主持,吴文育教授致辞。随后,吴文育教授与毛发协作组顾问、组长、副组长及秘书等共同揭牌,标志着毛发协作组正式成立。林尽染教授简要介绍了毛发协作组的委员构成,并就毛发协作组未来一年的工作规划进行了初步展望,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吴文育教授致辞

 

林尽染教授主持仪式

 

ACMED毛发协作组正式成立

【临床教育专研会】上半场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与医疗美容中心主任/主任医师赵恒光教授共同主持。

 

魏爱华教授(左)、赵恒光教授主持【临床教育专研会】上半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吉教授《雄激素性秃发营养干预:从患者呼声到科学循证——机制探索与临床实践》为题,深入剖析了雄激素性秃发(AGA)与膳食之间的关联。她指出,尽管患者对“吃什么”充满疑问,但目前缺乏高级别的干预性研究和权威指南。李教授系统梳理了与AGA相关的饮食因素,包括地中海饮食、抗炎抗氧化饮食、高糖饮食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和维生素(如B族、C、D)的作用。她分享了团队在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首次证实精氨酸(促进生长)与12-羟基硬脂酸(抑制生长)在AGA患者中存在代谢紊乱,为营养干预提供了新的机制证据。最后,她呼吁医生改变观念,提供辅助性健康饮食指导,并展望未来可借助组学和AI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的饮食方案。

 

李吉教授分享报告

白发作为备受关注的毛发问题,其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疗法。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雷明星教授带来了《毛囊类器官在白发研究中的应用》主题分享。他介绍了团队建立的皮肤类器官模型,该模型能高度模拟胚胎发育,为白发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新工具。雷教授团队通过该模型揭示了黑色素细胞存活与迁移的关键机制:真皮细胞分泌的Ⅵ型胶原蛋白通过与CD44受体结合,维持黑色素细胞的存活;而毛囊隆突部(Bulge)干细胞分泌的Sema3c则能诱导黑色素细胞定向迁移到毛球部。这项研究从分子机制层面阐明了黑发再生的核心通路,为白发防治提供了全新靶点和转化应用前景。

 

雷明星教授分享报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淑霞教授的讲座主题为《雄激素性脱发研究分享:一款含金鸡纳防脱组合功效测试报告》。她介绍天然植物成分(如金鸡纳、咖啡因等)对AGA的作用,通过复配配方试验,展现金鸡纳洗发水组合精华的防脱疗效,指出其控油、蓬松效果及长期使用对减少脱发和增加头发密度均有积极作用,为雄激素性脱发防治提供新的实践参考。

 

杨淑霞教授分享报告

【临床教育专研会】下半场在宋秀祖教授林尽染教授的共同主持下进行。

 

宋秀祖教授(左)、林尽染教授主持【临床教育专研会】下半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世界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常委徐学刚教授带来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雄激素性秃发机制研究》主题就再生医学在雄激素性秃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度解读。他指出,尽管干细胞疗法充满前景,但其致瘤性、质量控制和法规限制等问题仍未解决。为此,他将研究重点转向了更具潜力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徐教授分享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外泌体能有效逆转雄激素对毛囊的抑制作用,促进毛发生长。机制研究发现,外泌体是通过携带特定的miRNA,协同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该研究为雄激素性秃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未来基于外泌体的产品开发和临床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学刚教授分享报告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皮龙泉教授开展《头皮/毛发的衰老与抗衰老》讲座。他指出头皮衰老涉及毛囊、头皮及毛发多维度,抗衰需溯源而行。他详细讲解Ⅲ型胶原蛋白促ECM生成、XVII型胶原蛋白抑制毛囊衰老等机制,强调头皮养护要平衡屏障、菌群与皮脂,合理选用洗护产品,规避“二次伤害”,同时重视遮光防晒,为头皮毛发抗衰提供专业且全面的指引。

 

皮龙泉教授分享报告

林尽染教授带来《雄激素性秃发与代谢综合征——基于联合门诊的多学科诊疗实践》讲座。他深入解析雄激素性秃发(AGA)与代谢综合征、肥胖的临床关联,聚焦早发型AGA复杂病理机制与挑战。他还介绍了雄秃-肥胖联合门诊流程,从病史采集到多学科联合评估、个体化干预,阐述减重对AGA的影响及干预方案,强调减重需监测营养、与毛发治疗结合,超重/肥胖患者应多学科协作制定计划,为AGA诊疗提供新路径。

 

林尽染教授分享报告

会议最后,林尽染教授对大会进行了简要总结,并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倾囊相授与大力支持。他表示,ACMED毛发协作组的成立为行业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未来将聚焦诊疗规范、学术研究与公众教育,推动毛发健康事业发展。他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毛发协作组能凝聚力量,稳步前行,共创成果。

 

大会以“临床需求—科研突破—产业落地”为主线展开热烈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只有将前沿成果快速转化为安全可及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患者与消费者的个性化头皮毛发健康管理需求。未来,SIA科盟将在上海市科委及吴文育教授的领导下,持续联动医院、企业与科研机构,以联盟为抓手、以报告为指南、以真实世界数据为引擎,推动中国毛发医学向标准化、精准化、国际化迈进。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827/55609.html

相关文章
省心高效领跑,增量宝4大高增长SHOWCASE速递
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SIA科盟毛发医学与头皮健
成都车展剧透:RELY威麟皮卡家族曝光,“未来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