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早在大三期间,就读软件工程专业的吴烁便与同学组队为企业开发软件,成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2012年创办讯猫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讯猫”)以来,他多次踏准时代风口,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成为中国数字化服务领域的领军者。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AI和企业出海热潮涌动,嗅觉敏锐的吴烁再次捕捉到历史性机遇。为全面提升国际视野与管理智慧,他选择加入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DBA项目,借助沪港两地顶尖学府的资源联动,赋能认知革新,引领企业全球化战略布局。
01.顺势而为,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踏准行业风口
创业的道路从未平坦。回顾自己创办“讯猫”的十三年,吴烁的叙述中折射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缩影。
2012年,刚毕业的吴烁成立了“讯猫”,而这一年也恰逢“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软件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公司订单应接不暇,团队迅速扩张至五六十人。但他也清醒地意识到,高人才流动率与经营风险如影随形,“在初创阶段,我们首先思考的是如何活下来”。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随即全国掀起了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企业软件定制和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呈井喷之势。“讯猫”先后获得两轮天使融资共计2,200万元,业务从广东走向全国。
“当时我们的业务扩张步伐非常快,但也存在一个致命的隐忧——90%的客户都是初创型中小企业,这类客户发展不稳定,非常容易流失。”洞察这一风险,吴烁果断调整航向,从服务初创企业逐步转向更稳定的政府与国企客户。这一步,成为“讯猫”日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2017年,随着“数字中国”战略持续深化,吴烁敏锐抓住政策机遇,深度切入政府数字化服务领域,不仅快速积累了一大批足以保障公司长期生存的优质国央企客户,更在资本层面完成新一轮融资,甚至一度启动IPO上市计划。
2019年至今,得益于特殊时期对于线上办公、数字化需求的爆发,“讯猫”年营收实现从1亿多到9亿多的重大跨越,通过并购整合了部分竞争对手。现如今的“讯猫”已经成为广州越秀区软件开发排名领先的民营企业,是华为、浪潮、腾讯等机构的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并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际CMMI3”、“诚信示范单位”,“华为风雨共进奖”等多项殊荣。
吴烁坦言,这十三年仿佛一场冲浪——“不是我们有多厉害,是时代的浪潮在推着我们,也考验着我们。能够活下来、走更远,靠的不仅是风口的运气,更是在风歇时依然清晰知道方向在哪里。”
02.布局数智化,全面抢占核心商业应用场景
近些年,生成式AI与企业出海两大浪潮,正以磅礴之势重塑全球商业格局。一方面,AI大模型技术迎来突破性进展,为各行各业开启通往效率跃升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大门;另一方面,面对国内市场的高度内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积极探寻事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在数字化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的吴烁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并提出关键预判:“基于开源AI大模型,卡位核心应用场景、构建高质量数据壁垒,将成为未来十年最具确定性的黄金风口。”
为此,吴烁带领公司团队早早便在各行各业进行深度布局。
在医疗领域,“讯猫”为医疗资源高度聚集的广州市越秀区15家三甲医院提供定制化算力服务,通过将医疗诊断数据与AI算力系统互相融合,再辅以智能体助手产品,显著降低医疗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门诊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农业领域,即便是再小的一家养殖企业,“讯猫”也乐于利用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赋能农业养殖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养殖户实现喂养监测、水质检测、温湿度调控等一系列智能化监控,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投资回报率,甚至还深度参与到了广东省智慧农业的标准制定。
“目前,我们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服务提供商,而未来,我们要成为国际领先的‘数智化’服务引领者。”面对这一宏大的企业愿景,吴烁愈发强烈感受到自身在认知与管理层面存在局限性,尤其在出海战略上,对海外市场系统了解的缺乏,也让他警惕盲目出海可能带来不可控风险。
于是,在企业家朋友的引荐之下,吴烁结识了香港城市大学信息系统学系马建教授,折服于其在智慧科技管理与协同创新网络方面的洞见。进一步了解到了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DBA项目,他毅然决定加入。“立足沪港、放眼全球,对于有志于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的企业家来说,复旦-城大DBA项目既是一个稳健推动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跳板,也是一座为个人持续赋能的能量充电站。”
03.归来再读书,成就知行合一的“实践型学者”
谈及最近一年多在复旦-城大DBA项目的求学体验,吴烁总结了一个核心关键词——“温暖”。
“DBA班级规模并不大,教授能够悉心关注每位学员,师生间开放坦诚,很有一种‘家’的感觉。”
在他看来,授课教师不仅学术造诣深厚,更具备丰富的企业实战与咨询经验,尤其擅长把脉并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种种现实挑战;DBA学员也皆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家高管,背景多元却志同道合。在如此高端的学习生态中,观点碰撞、思维激荡成为常态,所带来的价值赋能远超过学费本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教授曾在课堂中不经意提到:“其实关于创业与企业经营,学术界早已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可行性方法。许多企业之所以仍在反复试错、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往往不是因为问题无解,而是管理者未能及时汲取学界已有的智慧成果。”这番话深深触动了吴烁,也改变了他的决策思维。
此后,在推动重要举措前,吴烁会安排团队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学术论文,深入研读前沿理论与实证研究,避免“重新发明轮子”。同时,他也更加重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学术智慧与实际业务需求的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战略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许多企业家曾困惑: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攻读DBA,完成从“实践家”到“实践型学者”的身份转变,意义何在?吴烁的经历,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注脚——打开学术视野、汲取理论滋养,绝非脱离实战,而是为我们在关键决策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让每一步行动都更有底气,每一步选择都更具信心。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910/5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