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AI+工程建设场景,第七届工程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圆满召开

9月8日-9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工程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江苏常州圆满召开。品茗科技承办“AI+工程建设场景创新交流会”,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电建、广州建筑、上海建工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AI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创新应用与未来路径。

retouch_2025090809050065.jpg

AI驱动行业变革,破解发展关键命题

交流会上,行业专家围绕政策导向、技术前沿与行业痛点展开深度探讨,为AI+工程建设的融合发展奠定理论基石与方向指引。

陈飞军.png

品茗科技董事、副总裁陈飞军在致辞中表示,建筑业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的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他提出,行业需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算法为创新引擎的新型建造体系,推动AI技术在智能施工、项目管理、质量安全等环节落地更多实际场景。

马智亮.jpg

清华大学马智亮教授聚焦“建筑企业大模型研发与应用”,强调大模型已成为各行业技术竞争的核心领域,建筑业要实现大模型的有效应用,企业要参与研发。他提出,大模型研发需投入充足的人力、资金与组织协调资源,核心目标是确保技术的实用性、可靠性与安全性,需构建覆盖数据治理、模型开发、风险管理的全流程治理框架。

李启明.jpg

东南大学李启明教授从国内外智能建造技术发展现状切入,肯定了我国在智能建造技术研发与应用上的先进性,但同时指出“技术先进、应用先进,人才与组织模式却相对滞后”的行业痛点。他以江苏智能建造试点实践为例,提出智能建造需以“技术、标准、教育、人才”为四大支撑,推动产业模式与企业形态变革。

王旌.png

山东大学王旌教授分享了“AI技术在工程建养机器人与现场应用”的前沿探索,结合济南地铁、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展示了掘进机智能系统、隧道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等前沿成果。这些创新实践为现场企业提供了“AI+装备”的融合范本。

AI落地工程一线,解决产业实际痛点

从技术探索到场景落地,AI如何真正赋能工程建设?现场,分享嘉宾从企业战略视角解读AI应用价值,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AI技术在安全管控、设计优化、施工管理等场景的落地成果。

章益明.jpg

品茗科技董事、副总裁章益明分享了大模型的演变路径,指出推理模型的重心正从“生成”向“推理”转变。他介绍以“品茗晓筑”为核心的AI产品体系,重点展示了其在方案审核和智能图纸处理方面的表现,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可靠、可用、可持续运营的AI工具链。

胡贺松.png

广州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贺松表示,复杂环境下,基坑、模板、起重机械三类事故占比高,其团队研发的“多模态人工智能灾变预警平台”,通过揭示灾变机制、开发智能监测设备,成功在广州国际金融城、白云机场三期等重大项目中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刘昊.png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产业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昊认为,AI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他提出,AI技术底座需从“单点能力建设”转向“系统性能力建设”,而场景选择是关键。他分享了中国电建在鲁班大模型、智能造价等方面的实践,体现了央企在AI转型中的系统布局。

张英楠.png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张英楠强调,建筑业AI必须“可靠”,应具备可信、专业、安全、稳定四大特征。他分享了云工大模型在施工方案生成、规范智能比对、视觉变形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目前已在超高层、大跨度项目中实现“降本增效”。

retouch_2025090813564652.jpg

本次活动汇聚技术、共识与生态,为行业聚势赋能。品茗科技将继续深耕AI与工程建设的融合领域,与产学研各界携手推动智能建造标准化、规模化落地,赋能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共建智能建造新生态。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911/56315.html

相关文章
全球第四大电商市场,却是被中国卖家忽略的“
聚焦AI+工程建设场景,第七届工程建设行业科技
元聚变携手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共筑“数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