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页间的生命美学:从《目标感》到小成果

6月20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第三十一届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B1层清华大学出版社展区,艺术家、策展人及学者陈颍与现场观众共同探讨了隐秘于书里书外的精神力量和生命美学中的长期主义。

微信图片_2025-07-08_094002_419.jpg

在这场主题为“在审美中遇见最好的自己,隐秘于书里书外的精神力量”的对话中,陈颍作为主讲嘉宾,结合《目标感》一书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她认为,只要有北极星这样的目标感,即使没有具体目标,也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陈颍强调了跨越科技与艺术找到并守护北极星的重要性,并通过卷过程来构筑精神内核。

陈颍在分享中提到文字与绘画之美,以202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为引,探讨了审美在专注、转变与传承之间的核心力量。她认为,重视学习过程和培养孩子的独处爱好对诗意栖居于技术时代至关重要。原生家庭的熏陶和家人、师长的互动,都可以作为我们每个人的创作来源和精神力量。那些感动自己的,才更有感染力,她的艺术作品,如《芝加哥雪景十米长卷》和《医院组画》,在特殊时期成为许多人的精神支柱。在问答环节中,陈颍表示:“孩子是来报恩的,是父母最好的作品。” “卷过程,不要卷结果。” “没有答案的时候,就去找书。”

微信图片_2025-07-08_094145_242.png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目标感:小成果驱动下的价值交付》通过真实有趣的故事和案例,介绍了“指挥官意图”如何通过小成果的形式持续驱动价值交付,为建立一个以成果为导向、目标坚定且勇于行动和探索的高效能组织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708/53287.html

相关文章
2025深圳商用显示技术展亮点抢先看!超大尺寸、
书页间的生命美学:从《目标感》到小成果
西顿照明 | “产品驱动 品牌致胜”2025年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