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厦门召开的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牵头编制的《金砖国家产业合作案例集》正式发布。
今年的案例集共收录37个产业项目,涵盖产业科技创新、数字技术应用与发展、工业绿色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医药产业等金砖国家工业能力建设重点领域。其中,海尔集团旗下海尔生物埃塞俄比亚太阳能公共卫生项目,以及海尔助力金砖国家提速智能制造项目成功入选,这也是海尔的创新实践连续两年入选案例集,成为金砖国家产业合作中的标杆企业。
深化智能布局 共建绿色发展新生态
在埃塞俄比亚,因电力短缺、卫生设施薄弱严重影响疫苗储运安全。海尔生物医疗创新应用零碳太阳能直驱储冷技术于疫苗冰箱,即便在43℃高温断电的情况下,该设备仍能保持8℃恒温长达120小时,远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72小时标准,显著提升疫苗存储安全。
截至目前,海尔已累计向埃塞俄比亚交付超10000台太阳能疫苗冰箱,建成16座疫苗冷库,同时提供物联网血液冰箱等绿色公共卫生方案,覆盖全国100余所卫生站,有效解决该国免疫接种难题的同时,还显著推动了当地公共卫生系统的能力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健康领域合作的典范。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共享数字发展红利
除了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绿色实践,随着我国“金砖国家”合作的推进,海尔积极布局,通过建立当地工厂等,在金砖国家构建起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产业生态。海尔的本土化实践一方面精准对接当地用户需求,带动当地家电全产业链的智能升级;另一方面产品辐射周边国家,覆盖非洲、欧洲和美洲等广阔市场。
在埃及,海尔投资1.6亿美元建成集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化于一体的海尔埃及生态园,借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场景智能制造;在泰国打造东南亚首个5G全连接工厂——春武里空调工业园,成为泰国4.0数字化转型标杆;在印尼升级勿加泗工厂为多品类制造基地,规划引入光伏能源,打造东南亚海外制造基地示范标杆。
海尔“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的三位一体战略,有效推进了金砖国家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海尔以人单合一模式赋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充分激发最大创新活力。此外,海尔构建柔性供应链体系,灵活调配全球供应链布局,实现供应链最优组合。实现了从单一产品贸易到数字孪生、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输出,再到产业链生态共建的跨越,真正践行了“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中共建共享的原则。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916/5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