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汇聚了半世纪茶香与创新制艺的品鉴会,在教师节当天的厦门环岛路翰香阁内,书写了茶文化与尊师重道的完美交融,更展现了两岸茶缘的深厚纽带。
2025年9月10日下午,厦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厦门海茶会”)周三会员品牌茶会第七期在环岛路协会总部瀚香阁成功举行。本期活动由协会常务理事会长单位、福建省农业龙头企业天醇茶业主办,呈现了一场以“白芽奇兰”为核心的专题品鉴会。厦门海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根云,副会长杨述明,办公室主任兼副秘书长郑小明,副秘书长陈志勇,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美柑,漳州海茶会第一副会长庄洲全,厦门茶叶学会副会长陈荔银及厦门海茶协专委会专家陈春强,雷德发等老师参加品鉴会。特邀中国林促会茶工委执行秘书长施继涵主持茶会。
厦门海茶会通过定期举办会员品牌茶会,为像天醇茶业这样的会员企业提供了精准的品牌扶持与推广平台,有效促进了两岸茶文化的交流与茶产业的合作升级。
1、 品鉴六款茶品,展现白芽奇兰多元魅力
品鉴会带来了六款各具特色的茶品,全方位展现了白芽奇兰的品种深度和制作工艺的广度。
二十五载陈化·白芽奇兰老茶:这款1999年封坛入缸的老茶,历经四分之一世纪的陈化,孕育出独特的梅子酸风味。这种微酸源自茶叶内含物质的自然转化,茶多酚、氨基酸和糖类通过氧化、聚合等反应,形成了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
其酸味柔和清爽,入口即化,与茶的醇厚口感融合,并伴随显著的回甘生津,丰富了茶汤的整体风味层次。
老枞奇兰·时光滋味:这款茶来自1965年种植于崎岭大芹茶场的白芽奇兰老枞。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乔木型奇兰乌龙,枝干向阳生长,与现今常见的灌木丛茶树形态迥异,带来了别有风味的茶汤体验。
龙珠奇兰·阳明典故:此款茶品体现了天醇三大制作技艺之一——龙珠奇兰。原料源自平和白芽奇兰核心产区,严格遵循黄金采摘标准,只甄选茶树初展的鲜嫩芽叶。
其干茶色泽油润,冲泡后汤色清亮,香气清雅高扬,独特的兰花香韵尤为馥郁迷人。
2、 创新三大技艺,诠释制茶匠心精神
天醇茶业在品鉴会上展示了其独特的制茶技艺,凸显了企业对传统工艺的创新性传承。
蛟龙奇兰·形态创新:得水坑(蛟龙奇兰)代表了天醇三大制作技艺之二。不同于传统的条形茶,制茶师采用闽北工艺手工揉制,使茶干呈现独特的蛟龙形状。
这款茶冲泡后滋味鲜爽醇和,甘甜持久,完美展现了白芽奇兰的品种精髓与天醇制茶的精湛工艺。
柚香花茶·香气碰撞:柚香奇兰与柚香红茶体现了天醇第三大制作技艺——柚香花茶。天醇制茶大师张国雄突破了乌龙茶不能窨制花茶的传统,让三月盛开的柚子花与初春的白芽奇兰进行香气碰撞。
这款茶带给品饮者少女踏青般的愉悦体验,茶汤带蜜甜,茶香伴花香,是下午茶的上乘佳品。
3、 束脩六礼,教师节的特殊敬意
品鉴会当日正值教师节,天醇茶业特别准备了庄严的束脩六礼仪式,向茶行业的专家导师表达敬意。
在主持人施继涵的引导下,天醇茶业的白芽奇兰长公主张鸿茗向在场的专家老师敬献了六礼:肉干象征学子铭记师恩;芹菜寓意业精于勤;莲子期盼先生苦心教育;红枣祈祷学子早日高中;红豆希望鸿运高照;桂圆赞美先生功德圆满。
这一古典仪式在当代茶会中的呈现,既体现了天醇茶业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展示了茶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深厚底蕴。
5、历史与文化,平和县的茶缘传承
平和县的历史与茶紧密相连。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时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王阳明平定寇乱后奏请设立县治,取“寇平而民和”之意,命名“平和”。这片土地自此与“和”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天醇茶业作为平和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其创办与发展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企业秉持“天地和,醇香远”的经营理念,不仅利用柚子花香窨制成了“柚香奇兰”茶,将海拔600米山下种的柚子与山上种的茶叶完美结合,更是将“和”的文化内涵融入产品与品牌精神之中。
6、协会搭台企业唱戏,助力两岸茶业交流
厦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持续为会员企业提供展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此次品鉴会是海茶协“周三会员品牌茶会”系列的第七期,通过此类活动,协会有效扶持了如天醇茶业、马老头、御上茗、三国工夫茶、施光凌丰泰隆等众多优秀会员品牌的成长,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茶产业的发展。
一杯白芽奇兰,连接的不仅是历史与创新,更是两岸茶人共同的文化情怀与产业追求。品鉴会赢得了现场专家和会员企业的一致好评,为两岸茶文化交流增添了馥郁芬芳的一笔。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916/56624.html